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一线动态   -  

乾行者|从职场萌新到集团总工——李铭寄语毕业生:胸怀科技报国志向,投身国家最需要的领域

发布时间:2024-07-08

分享到:

      李铭,乾云信息集团8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曾参与核高基、863计划,现任集团总工程师、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铭是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科班出身,从业15年来,经历了从职场萌新、研发骨干、技术总工的进阶之路。值此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作为“师兄”与“过来人”,李铭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计算机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职业成长方面的个人心得。

640.webp (5).jpg

      1998年中国家用电脑的普及率还非常低,但就在那一年,李铭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当时我父亲经常到深圳等南方城市出差,很早就接触到了家用电脑。为了培养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高二那年,父亲带我去济南科技市场买了一台‘组装机’,还在家里安装了网线。”李铭回忆道。“当年那台电脑还是win97操作系统、英特尔奔腾2处理器、内存只有可怜的256M,但总价却高达8000多元!”

      那台“组装机”的科技魅力带给了李铭巨大震撼。“我学会了安装操作系统、接触了office等应用软件、见识了神奇的3.5英寸软盘和能反射出“彩虹”的光盘。后来,我还能够熟练的上网浏览门户网站、bbs论坛,当然,也会玩玩游戏……”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就这样为他开启了通往IT新世界的大门。从此,李铭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高考后的志愿填报环节,他也在家人的支持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李铭看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要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要有科技报国的崇高志向,自觉投身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具体到就业选择,李铭推荐了两个方向:一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领域,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基础软件开发等亟待突破的“卡脖子”地带;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兴未艾的新质生产力方向。

      “在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今天,我认为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李铭说道。“我们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数字经济的各类创新应用将会加速扩展到社会各领域,这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当然,毕业生要在步入社会后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径,并尽快参与到技术攻关与创新当中,这还需要个人及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2004年,李铭大学毕业初入职场,接手的第一项任务是参与一款OA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在学校学习的大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很少,头一次进行实际软件开发,我感觉很吃力。”李铭对当时的挫败感记忆犹新。“但我是那种越挫越勇的性格。我开始利用下班、周末时间,购买专业书籍、浏览技术论坛,并在工作中多多请教领导同事,逐渐让自己的代码水平获得有效提升。同时,我还喜欢钻研技术实现原理,经常尝试用不同路径去实现某一功能的可行性。”积跬步以至千里。2012年以来,李铭历任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项目总监等职位,经历了多个省级重大项目的历练,获得快速成长。2018年乾云承建某大型国企的云平台项目,客户提出希望将该平台打造为本行业阿里巴巴的高要求。“当时公司成立了由10多人组成项目组,我们在客户处连续驻场2个多月,深入研究业务与需求,研讨会经常持续到深夜。经过1年多紧张开发,在攻克无数难题后,云平台实现了全部技术要求,最终顺利上线并运行至今。”李铭自豪的说。

      如今,已担任乾云信息集团总工程师、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李铭,还是山东省科技厅指导建设的“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的技术总负责人。“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更需要一个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职业平台。乾云就是这样一个能为干事创业的人提供挑战与机遇的平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乾云,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肩负‘两件一芯’使命,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李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