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时政要闻

行业动态

媒体聚焦

一线动态

精彩影像

  • 一封封感谢信,擦亮产权中心服务金字招牌

    近日,山东钢铁集团永锋淄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永锋淄博公司”)炼钢区域资产包、高炉区域资产包通过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产权中心”)公开挂牌成交,挂牌价共计26780.86万元,10家意向受让方经过18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7178.86万元成交。面对山钢永锋淄博公司艰巨繁重的资产处置任务,山东产权中心直面这块“硬骨头”,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处置一线。项目交易过程中在主动为交易双方答疑解惑、延伸服务链条;保障国有资产规范流转,让意向方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参与竞争。因此,项目交易双方特向产权交易中心发来感谢信。以上两宗项目的顺利成交,践行了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实现了山钢永锋淄博公司资产处置的大幅增值,从而达成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目标,对山钢永锋淄博公司产业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出台以来,产权交易中心依托完备的市场体系和专业的集成化服务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发挥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加强全流程精细化服务,为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交易更加规范、高效、便捷。

    2024-07-22

  • 服务彰显专业,公开发掘价值—产权市场助推山东省财欣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租赁项目高溢价成交

    近日,山东省财欣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属济南市17套公有住房6年使用权项目在山东产权集团旗下山东产权交易中心竞价成交,该项目挂牌单价24.382234万元,挂牌总价146.28万元,经多家意向方49轮竞价,成交金额总价178.08万元,溢价率21.73%。产权中心通过前期深挖项目价值,根据优越的地利位置、房屋的事宜用途、租赁条件符合市场预期等特点,对该项目进行多渠道重点推介,成功引起社会资本广泛关注,项目咨询络绎不绝,为最终的高溢价成交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产权中心积极开拓、深耕租赁业务市场,为省财欣资产公司、省属高校、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项目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致力打造阳光生态化交易平台,并通过有效推进盘活存量资产,挖掘项目潜在价值,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在方案设计、信息披露、宣传推介等环节提供专业、精准服务,得到交易各方的高度认可与肯定。近两年,产权中心共挂牌行政事业单位出租项目334宗,挂牌金额2.67亿元,成交项目124宗,成交金额2.22亿元,项目最高溢价率达387%。下一步,产权中心将继续发挥产权市场在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过程中预防腐败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租赁业务板块,为服务国资、行资租赁保值增值和存量盘活作出更大贡献。

    2024-07-21

  •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到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调研

    7月17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一行到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成果交易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莉及成果交易中心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在展厅内,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成果交易中心专题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成果交易中心在服务专利技术交易、专利转化方面的工作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成果交易中心在推动省内知识产权运营工作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在后期的工作中,要注重筛选高价值存量专利,开展常态化对接推广,完成供需精准匹配,推动山东省专利快速转化落地。下一步,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将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力度,充分运用相关政策,更好地服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交易、运营全过程,促进知识产权实现高效运用,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07-20

  • “乡村振兴齐助力” 省派第一书记携手企业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炎炎夏日,爱心清凉,近日,山东产权交易集团派驻大埝镇大埝村第一书记曲鹏,携手中国农业银行鄄城县支行和鄄城马爱云医院有限公司两家爱心企业在大埝村举行“乡村振兴齐助力,困难人群共关爱”爱心捐助活动。向大埝镇大埝村10户困境家庭进行爱心捐助共计20000元整。活动中,“第一书记”详细询问了贫困户家庭生活状况,家人的身体情况,孩子的教育情况等等,认真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嘱咐他们有问题要及时反映,鼓励困难家庭群众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马爱云医院代表表示,医院全面配备了各种高端检测仪器,无偿为贫困户家庭提供医疗服务。曲鹏同志驻村以来,把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乡村振兴施工队、为民办事服务队”作为开展工作的硬标准,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推动强村富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乡村治理,真情服务群众,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服务。走访企业实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走进农村,关爱困难群体,助力农村发展。曲鹏表示,本次捐助活动帮助了困难群众,弘扬了企业实体帮扶困难群众的奉献精神和社会担当,不仅为困境家庭带来了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引导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加以关注与支持。下一步,他将继续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为帮扶村群众争取更多实质性帮助,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好第一书记的职责和担当。

    2024-07-19

  • 山东产权集团在省属企业百姓宣讲比赛中获佳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展现省属国资国企广大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7月10日至12日,省属企业“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比赛决赛成功举办,山东产权集团选送的三支宣讲作品成功晋级决赛参与角逐。比赛现场,来自各省属企业的170名决赛选手同台竞技、各显风采,通过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小切口”“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大主题”,以理论阐释、故事讲述、曲艺表演等形式,朴实真挚地讲述了亲历、亲为、亲闻的干事创业故事,集中展现了省属国资国企积极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昂扬风貌,生动体现了省属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在新征程上扛牢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聚力走在前的勇毅身姿。宣讲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向上,语言真挚朴实,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比赛邀请省委讲师团有关负责同志到场指导,并做精彩点评。经过激烈角逐,产权中心毕圣雪的宣讲《落地生根奋斗无悔》荣获故事类三等奖,文交所刘禄峰、孙钦远、王帅、郑润泓等的曲艺类宣讲《快板——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记心上》与烟台联合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张瀚文的理论宣讲《以数智赋能、向“新”而行,为深化提升国企改革贡献烟台产权力量》荣获优秀奖。一直以来,山东产权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国资委组织的百姓宣讲活动号召,不断践行国有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以“产权人、产权事”为切入点,以宣讲为媒,让百姓大众与职工群众体会到“创新产权、活力产权、激情产权、魅力产权、品牌产权”,以产权人的故事彰显产权力量、产权担当。

    2024-07-18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5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步入会场。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和谋划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继续推进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王晔摄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全会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联合作战体系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全会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做好巡视工作。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决定,接受秦刚同志辞职申请,免去秦刚同志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开除党籍的处分。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07-19
  •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新华社记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九万里风鹏正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潮起潮落,风起云涌。6月30日,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跨越伶仃洋、连接东西岸,为当今世界最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发展新动力。2024年6月27日拍摄的深中通道全景。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放眼珠江两岸,正是在这里,炸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2012年12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首次出京考察,便前往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个宣示振聋发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个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历史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历经200个日日夜夜,在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逐字逐句审阅,倾注了大量心血,高瞻远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重大论断。总书记旗帜鲜明表示“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这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中篇幅最长的决定文件,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新时代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会议,研究审议每一项重要改革方案,提出重大改革议题、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2018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革,是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集中行动。短短一年多时间,调整8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核减21个部级机构,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让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预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改革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军队改革打破长期实行的四总部制,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长达24年的国地税分设局面画上句号,3.4万个机构被撤销,2万多名干部由正职转为副职;户籍制度改革冲破城乡壁垒,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面对一项项议论多年、久推不动、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破局开路,破藩篱、扫障碍,推动实现历史性变革。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谋略与智慧。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40多年前,正在上大学的习近平曾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当时来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时移世易。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巨变,农村农业生产关系亟需新的调整。2024年1月18日,社区居民在红安社区的乡村振兴就业车间工作。红安社区是由易地搬迁安置区单独成立的新社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新华社记者张铖摄2013年7月,农历大暑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产权交易具体流程。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重大论断:“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承包权益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崭新空间。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大幅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东原庄村瑞辉家庭农场,村民使用全自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作业。新华社发(程全 摄)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面对党内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切入,大刀阔斧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破解司法改革困境,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针对产权保护不同等不规范问题,把“有恒产者有恒心”写入中央文件,从顶层设计强化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春天的故事》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响起。这是首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资本市场的开创者、民营经济的拓荒者、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数十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改革先锋”受邀走上主席台,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在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献鲜花时,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起立转身,面向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掌声,是献给历史的敬意,是接续奋斗的号召。“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习近平总书记激情满怀。纵横正有凌云笔——科学把握改革规律,以全新的改革思想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指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2013年7月21日,江城武汉,大雨滂沱。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着积水,打着伞,边走边向工作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此时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不到4个月,大会文件起草正值关键阶段。进入深水区的改革,面对更多风雨、更大阻力,如何穿越险滩暗礁、激流巨浪?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拨云见日:“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并提出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五大关系,被外界认为“给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定调”。思想的闪电,总是先于巨变的雷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脉定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改革发展的迷雾,以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2015年6月,一份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稿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一语定调:“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把准改革方向、尺度、节奏,制定“1+N”政策体系,党对国企国资的领导力掌控力大为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活力效率显著提升。改革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必须熟稔水性、把稳船舵,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思之深,行之笃。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善用辩证法,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改革与开放相促进。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准确把握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以“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为喻,要求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深刻揭示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敏锐而有力的思想杠杆,不断撬动历史车轮,推动时代进程。——注重方法论,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协同配合、相得益彰。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铁流奔涌、战鹰呼啸。“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出征号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军队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撤销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五大战区,正风肃纪反腐力克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变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格局、面貌焕然一新。改革,是弄潮儿的历史自觉,也是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几乎每次都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大问题。瞄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顽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力克“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加大群团改革,破除“印章围墙”乱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疏堵点除痛点,改革不断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如何防止和克服改革各行其是、相互掣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彻底改变过去“山一块、水一块、林一块、草一块”的碎片化管理,破除“九龙治水”困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拍摄的扎陵湖风光(2022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吕雪莉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加快显现。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抓到底”,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当年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壮美实践。——践行价值观,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2021年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在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向市民张丽萍询问陪母亲看病的费用情况。得知1.3万元花费中报销了8000多元,总书记十分欣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发力点、落脚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4年4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新华府小区内,居民在垃圾分类智能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居民的投放情况将实时汇总到智慧服务平台,会有相应的积分奖励。新华社记者徐昱摄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2024年3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解答问题。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理念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利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新华社记者李欣摄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抓“总开关”、啃“硬骨头”、牵“牛鼻子”、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破“中梗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开辟新境界。风生水起逐浪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范围、规模、力度世所罕见,所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2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十多年砥砺奋进,绘出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脉络,见证新时代迈向更广阔天地的伟大变革。时间回到2012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至8%以下,环境污染频发、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避无可避。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道出改革的紧迫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回京后不到一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提出“新常态”,到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发展之变,以改革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变革。“质量变革”——“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效率变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动力变革”——从“破四唯”“立新标”,以“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到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什么?对于家住山东烟台的独居老人杨布昭来说,是一段安心温暖的晚年生活——得益于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健全,像他一样的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探访关爱、健康管理等多项基本养老服务;2024年5月2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日照幸福护理院,工作人员在陪护老人。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对于在广州工作的刘建雄来说,是一张沉甸甸的居住证——得益于在广东率先开始的居住证制度改革,从“暂”到“居”的一字之变,数以千万计像刘建雄一样的流动人员也能享受到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多项公共服务;对于西藏雅尼湿地管护员白玛乔来说,是绿绿的草、清清的水——得益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当地的砂石厂关闭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湿地的秀美风光逐渐恢复;西藏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管护员在巡护途中小憩(无人机照片,2023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丁增尼达摄……“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绩单。以改革促脱贫攻坚,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创造了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以改革解急难愁盼,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建立集采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以改革护社会公平,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改革汇民智民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智慧广泛纳入决策程序,“小院议事厅”“居民智囊团”等议事平台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新篇章。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到2023年11月中旬,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县一级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全面完成。这标志着自2022年起推进的全国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圆满收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从监察法通过施行,到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完成,再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配套法规制定出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实现从监督“狭义政府”到“广义政府”的转变,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关键点”。文化体制改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避免“碎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摒弃旧有思路,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以一系列系统集成的举措使美丽中国蔚为大观;善打“组合拳”。行政体制改革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政府管理服务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13方面制度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23年9月,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迎来10周岁生日。这是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标志“海鸥门”(2023年8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一个多月后,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揭牌成立,成为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2023年11月11日,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仪式现场,首批入驻自贸片区的经营主体获颁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丁磊摄一东一西,从沿海到内陆的两个自贸试验区遥相呼应,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仅2023年一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就达7.6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8.4%。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实施外商投资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开放的“磁力”日益增强;从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到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组成的“展会矩阵”,中国开放的“舞台”越来越大;这是2024年4月15日拍摄的第135届广交会会场。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出口全球占比保持约14%的较高水平,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开放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2023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2023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新机制加快建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布时,曾有外媒预测:全会让中国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加速推动这个国家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十多年后,中国没有令人失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让我们信心满怀: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实现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扬帆破浪再启航——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回望40多年改革开放史,每逢党的三中全会,党中央都会研究改革开放重大问题;每到国家发展关键时期,人们都会对新的改革开放政策寄予厚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社会翘首以盼,全世界聚焦中国。“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向内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向未来,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大国博弈和竞争空前激烈……站在新起点,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让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改革畅通经济循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改革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以改革促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新的历史关头,需要新的思考谋划。在广东考察提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上海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江西要求“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全国两会上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明确“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在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考量。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战略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理念一变天地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开阔视野、打开格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三角正是箭镞,既是发展的排头,也是改革的前沿。“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将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今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实施迎来4周年。4年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制度集成创新被摆在突出位置。集成,意味着什么?一件专利授权,从过去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这得益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这是2023年10月23日拍摄的位于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海南分中心。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改革,不仅要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更要抓住关键、精准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主攻方向。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改革的实效性。春耕备耕时节,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戴宏告诉总书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2024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2个多月后的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重要文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三个“更加注重”,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总书记明确要求,“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可以轻快奔跑,遇到磕绊能够敏捷调整……今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亮相。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引导中国开启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变革之旅。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深改委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指向的正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优化调整。“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刻道理。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46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11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而今迈步从头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记者 张晓松、朱基钗、黄玥、姜琳、陈炜伟、孙少龙)

    2024-07-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的一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文章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章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文章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2024-07-01
  •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新华社记者林晖、张辛欣、高蕾、王子铭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招,更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改革潮涌、惊涛拍岸,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东方大国气象万千。领航掌舵再扬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赫然醒目,宛如高扬的风帆。2012年12月,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就前往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第一站来到前海。当年,开山填海的炮声犹如滚滚春雷,震醒沉睡的深圳蛇口,“春天的故事”拉开序幕。如今,一片泥泞滩涂上崛起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桥头堡”——深圳前海,与蛇口仅仅一山之隔。两座地标,两次见证。踏上新征程,新时代改革引领者胸有丘壑、眼存山河,擘画着中华民族的崭新前景。正是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指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清醒的判断、果敢的抉择,源自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审视国内,历经数十年高速增长,“成长的烦恼”逐步浮出水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发凸显。放眼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面临更多挑战。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邃洞察新的使命任务,将改革开放伟大旗帜高高举起:回答“要不要改”的疑虑,阐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针对“往哪儿改”的困惑,指出“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怎么改”的难题,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013年11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这份约两万字的决定中,16个部分、60项具体任务、336项改革举措涵盖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布局宏阔、清晰醒目。消息甫一披露,外媒感叹:“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共第一次做出范围如此之广、内容如此具体及有抱负的改革计划。”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以此为新起点,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气势如虹的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起航。这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2019年10月3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擘画了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特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直探“深水区最深处”、直面“最难啃硬骨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拉开帷幕;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坚毅笃行的责任担当——2024年6月11日下午,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会上,总书记同大家一道审议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等多份改革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像这样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总书记认真审阅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亲笔修改。“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新时代改革者的心声:“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深知前路险峻,习近平总书记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责任担当,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把关掌舵、拍板决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挺进。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考察安徽小岗村、河北雄安新区……每逢重大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奔赴改革地标、开放高地,重温改革历程、部署改革新举。号召“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把集体学习课堂搬到中关村,带头起立向“改革先锋”鼓掌……每到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宣示改革开放决心、致敬改革开放精神,凝聚起气吞山河、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勇于突破的非凡魄力——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浙江宁波舟山港、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论断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这一重大理论,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再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改革脉搏、洞察发展规律,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大理论,中国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办”的思路愈加清晰。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魄力,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征途越是壮阔、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思想的灯塔引航。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相继确立,以原创性理论贡献、严密性科学体系、标志性思想观点、引领性行动价值,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高度,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提供有力指引。在领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不断总结升华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强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各项改革都要朝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发力;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深刻回答了各领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这些重要理论,蕴含着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的辩证思维,既是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纵横正有凌云笔——“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泉城济南,南郊宾馆草木蓊郁。2024年5月23日,一场关于改革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这里召开。正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要召开、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再起步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谈起改革之“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人们清晰记得,早在2012年12月底,向世界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鲜明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在波澜壮阔的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着眼“一盘棋”,坚持系统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21年3月5日下午,正值惊蛰,万物萌发。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谈到生态环境治理,总书记郑重指出。一个“沙”字,意味深长。面对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治理如此,改革亦如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组建权责清晰的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并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河湖长制等制度……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系统谋划,准确把握改革的相互关系和耦合作用,推动中华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全面,意味着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深化,意味着蜻蜓点水不行、浮于表面不行,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仅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80多个部门,解决了60多项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责交叉、关系不顺事项,推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改革综合成效显著提升,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国有经济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着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一体构思、统筹谋划,更加注重改革配套、串点成线,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集中推出,推动在目标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牵牢“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确保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2018年3月,北京平安里西大街。随着红绸飘下,一个具有创制意义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挂牌成立。几天后,贵州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落马。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措辞中,以往的“接受组织审查”首次变更为“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字词之变背后,是反腐败领域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彼时,我国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但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监察体制机制与现实工作需求相比,存在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等不适应问题。问题所指,改革所向。2016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经过地方试点,国家监察委员会整合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最高检查处贪污贿赂等相关职责,成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剑指“和平积弊”,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将能打胜仗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指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拒绝以“帽”取人,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应对“三农”难题,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思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的春风再次吹绿希望的田野……守护“国之本”,坚持法治思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通过!”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二年,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再次见证历史性时刻。如潮的掌声中,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由此定格在党的光辉历史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两次全会接续聚焦改革和法治两大主题的深意。改革,意味着除旧与布新;法治,意味着秩序与稳定。如何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授权国务院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治护航自贸港建设,将外商投资管理改革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齐头并进,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体系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坚实。走好“开放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始终将扩大开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南海之滨,椰风阵阵,浪激潮涌,千帆竞发。“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而立之年的海南,由此成为“寓改革于开放之中”的新标杆。开放与改革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反复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大开放倒逼大改革,大改革促进大发展。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在开放“红利”持续滋养下,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竞争力明显上升;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喜迎四海宾朋,“窗口效应”“溢出效应”持续迸发;广东深圳、上海浦东新区等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不断开拓创新,以高水平开放育新机、增优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为世界提供全新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既保持定力,守正不动摇,又大胆探索,创新不停步;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坚持讲求实效,以雷厉风行、见底见效的态度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坚持发扬首创精神,有效激发地方和基层、企业改革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无边光景一时新——“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2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力透纸背的总结令人心潮澎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取得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一路风雷激荡,一路凯歌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优势中积胜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改革潮涌,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刚出炉的新能源汽车2024年前5月成绩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这一新兴产业的领先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把握历史大势、作出深刻论断。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之初面临的实际困难,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放水养鱼”,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倒逼竞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打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新局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华民族一路走向复兴。当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压力挑战重重,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改革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创新动力。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潜力。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改革潮涌,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糖尿病头几年,每到年底,医保账户就没钱了。现在到年底,账户里还能剩下不少钱呢。”打开“闽政通”,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中学教师翁华医保账户里还有不少余额。2021年3月23日上午,翁华在医院门诊大厅遇到了正在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亲切询问了他的病情,并嘱咐他注意健康,保重身体。从“入不敷出”到“年年有余”,医保账户的变化,源于持续深化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系列改革举措剑指看病难、看病贵。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34亿人,已开展的九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字。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二元化壁垒,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编纂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城市垃圾分类……十多年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沉甸甸的成绩单,记录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改革潮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沿着草厂四条胡同走向深处,叩开一扇深红色木质大门,就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的“小院议事厅”。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厕所改造,只要是关系街坊邻居生活的,大家都来到“小院议事厅”,充分沟通,集思广益。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同正在议事的居民亲切交谈:“设立‘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烟火深处”的基层民主,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生动写照。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经济体制改革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持续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绿色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明底色;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日益健全,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创新局面,重塑重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为强军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项项前所未有的改革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及时作出稳经济一揽子部署,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激发经济韧性与潜力,我们稳住了;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我们顶住了;面对消除绝对贫困的世界难题,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胜利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善于运用制度力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夏日,山东日照港。一字排开的万吨货轮,展现出港通四海的宏大气魄。“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七位……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让这座港口从寂寂无名到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系之:“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凭海临风,海天壮阔。听,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滂滂,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着民族复兴澎湃而去……

    2024-06-26
  • 大众日报十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山东发展把脉定航、指引方向。5月26日到6月5日,大众日报连续推出1篇社论及9篇系列评论,系统全面深入解读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引起关注和好评。集纳如下,供您参阅。★社论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亲切关怀指引前进方向,巨大鼓舞激发奋进力量。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听取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赋予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务,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山东、关怀山东、厚爱山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视察,作出重要指示。在去年9月到山东枣庄视察后,不到一年时间,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指导工作,对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效给予肯定,为山东下步发展指引方向,令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回顾新时代以来的山东发展历程,每到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会为山东发展指方向、明方略,激励全省人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可以说,山东这些年发展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和把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总书记这次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部署工作任务,又教策略方法,是推动山东发展的“指南针”。全省上下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肯定勉励、总体定位、重要任务和重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必须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定位准,思路清,方向明。这次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进一步把山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来谋划,明确要求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山东的总体定位,既与“走在前、开新局”重要指示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标注了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的方位,是新征程上赋予山东的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始终围绕这一总体定位来谋划发展思路、制定政策举措、衡量发展成效,确保山东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必须对标对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谋深谋细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抓推进、抓落实。要逐一对标对表,以更高站位检视山东工作,提升标准境界,谋深思路举措,坚决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对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批示,进行系统梳理,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要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努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重要指示,扛牢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责任担当;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推动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稳扎稳打、踏踏实实,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系列评论①牢记嘱托走在前一以贯之抓落实——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情似海,厚望如山。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要求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为山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不变的是深情厚望,一以贯之的是信任重托。我们一定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牢记嘱托走在前,一以贯之抓落实,把总书记的肯定勉励、谆谆嘱托,转化为忠诚担当、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一以贯之的殷切期望,是亿万齐鲁儿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亲临山东视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山东发展精准把脉、定向引航。从“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到“走在前、开新局”,再到这次视察要求山东继续“走在前”,山东发展的每一步、每一程,都倾注着总书记的关心与厚爱,凝聚着总书记的心血与智慧。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成就的取得,根本源自对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深入学习、系统把握,根本在于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信心决心。我们更加深切地体认到,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蕴含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团结奋斗、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次视察,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既与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一步回答了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明晰了山东的战略定位、优势潜力、发展目标,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山东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重温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会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精神,可以说,总书记对山东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一以贯之,对山东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深情厚望,需要一以贯之的贯彻落实。当前,摆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定位、新要求,确保山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切实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以贯之抓落实,必须全面准确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坚持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提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总愿景,又从“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等方面,对山东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对总书记对山东作出的系列重要批示,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起来考虑、贯通起来落实,努力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要切实扛牢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要细化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工作统筹,加强与已有工作任务的衔接,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及时校正偏差,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一以贯之抓落实,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完善思路举措,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与时俱进优化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基本前提。只有顺应目标定位和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深化、拓展、完善发展思路,才能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上取得更大实效。总书记这次视察的重要讲话,要求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高,山东肩负的任务更重、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一定要逐一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站位检视山东工作,提升标准境界,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各方面工作,谋深谋细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切实转化为担当实干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效。★系列评论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定位决定地位,格局决定布局。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彰显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全局视野,明确了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总定位、新要求,赋予了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使命、新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遵循。作为经济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担负着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挑大梁,关键要定好位;定好位,才能更好挑大梁,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发展大局。这不仅事关山东也事关全国,不仅事关当前也事关长远。总书记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精准指导,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举旗定向。在高质量发展上,要求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要求山东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在对外开放上,要求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经略海洋上,要求山东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与“走在前、开新局”重要指示要求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标注了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的新的方位,既是战略指引,又是实践要求,是对山东总体定位的具体谋划。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确保山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定好位、挑大梁,首要一条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思想共识统一到哪里?根本是要统一到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统一到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体定位上来。着眼山东未来发展,回答谋什么篇、布什么局,如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如何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从中寻找答案,做好贯彻落实文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发展思路围绕总定位来谋划,一切政策举措围绕总定位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围绕总定位来衡量。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在推进“三个走在前”上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力抓好各项既有部署的落实,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创新举措,努力取得新的成效。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定好位、挑大梁,必须聚焦主攻方向,抓好重点任务。定位准,则思路清、方向明。深刻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每一项具体要求,都承载着新的内涵,标定着新的坐标,进一步明确了山东下步发展的工作重点。只有立足山东发展定位,拿出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超前一步的科学谋划、精准有力的政策举措,才能扛牢扛实挑大梁的重大责任。要立足我省产业、科技实际,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要切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不断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要扛牢粮食大省责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努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要扛牢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责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保护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谆谆嘱托,饱含深情;殷殷期许,催人奋进。牢牢把握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我们就一定能走在前、挑大梁,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系列评论③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有可为——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并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山东高质量发展成效给予肯定勉励,指明了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现代化强省建设,事关山东长远发展。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体量超过全国的7%,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近5年省级科技投入超过660亿元,近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保持在12%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可以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基础扎实、优势显著、大有可为。总书记这次视察山东,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立足山东基础、优势和地位,勉励山东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区域协调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部署任务要求、提供策略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谋划、精准指导。我们一定要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示,立足我省比较优势、产业科技实际,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眼国家所需、山东所能,找准定位、服务全局,才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必须牢牢抓实抓好的“国之大者”;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也是山东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建立产业资源要素的聚合与链接,辐射带动更多更广区域,是推进现代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山东看山东,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看山东。我省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临黄渤海,向西辐射黄河流域腹地,是促进南北联动、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空间大。要更加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加强与沿黄省份战略协同、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战略协作,加快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省内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推动市域、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约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毗邻海域和陆域面积相当,集聚了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三分之一的海洋顶尖人才,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前列,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一,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可以说,引领山东高质量发展,海洋是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加强美丽海湾建设,深入实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山东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系列评论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强调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勉励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路径,更加坚定了亿万山东人民锐意改革、敢创新路的信心决心。改革开放,是齐鲁大地鲜明的标识,是印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基因。回顾新时代以来山东改革发展历程,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从创新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精准打通改革“中梗阻”,到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助力政务服务改革再升级;从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到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全省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今天的山东,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提速增效,数字政府加快建设,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呈现新气象,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事业发展没有止境,深化改革没有穷期。前进道路上,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明确了山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和重点、方法和路径。只要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就一定能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山东动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往往就是改革的突破点。对山东来说,解决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要素配置效率、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深入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资国企、开发区、要素配置效率、营商环境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改革实效。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准改革正确方向、掌握正确方式方法,才能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要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要重谋划更重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要我们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做到积极推进与步子稳妥相结合,大胆探索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就一定能啃掉改革道路上的一块块硬骨头,实现山东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系列评论⑤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对山东作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的重要指示要求。这是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全省上下一定要拉高标杆、积极作为,全面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层次和能级,努力为全国开放大局作出更多贡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化对外开放作为关键支撑,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平台作用,推动进出口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外贸韧性不断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可以说,山东靠开放走到今天,因开放铸就辉煌,未来也必将以开放聚创新之势、汇合作之力、促发展之变。当前,山东正处于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引进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塑成新优势。总书记这次视察山东,着眼世界百年变局、全国开放大局,立足山东基础、优势和地位,明确了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等具体任务和路径方法,为山东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审视和找准定位,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敢于担当、勇立潮头,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物流通道是开放的基础支撑,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畅通与扩容,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保障。山东地处京津冀、长三角、东北振兴三大国家区域战略的交汇点,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东联日韩、西接“一带一路”,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优势显著。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省内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要加快提升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高水平,意味着改革的聚焦度更高、穿透力更强,意味着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稳步扩大。要抓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示范区综合改革,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压力测试、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力争形成一批试点经验,服务国家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要落实国家外资准入政策,紧盯国家最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时调整我省相关政策措施。要健全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机制,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类政策措施,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高能级平台。开放平台能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要接续办好港澳山东周、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提高山东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要加强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多种开放平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创优环境、做实项目、壮大主体,争取多出成果。建好用好高能级开放平台,更好促进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必将进一步凝聚强大合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推动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境界。★系列评论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六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三农”工作一直十分关心并寄予厚望,2018年,赋予我们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这次视察山东,又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点明了主攻方向,又作出了具体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农业大省必须扛牢的使命担当,也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并保持在万亿元以上,稳居全国首位;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万多家,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到7个;2023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6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可以说,山东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持续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总书记这次视察山东,围绕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城乡融合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对山东“三农”工作作出新指示,提出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科学谋划、精准指导。我们一定要立足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切实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扛牢粮食大省责任,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上举足轻重。要强化政策集聚和技术集成,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做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抓好耕地、种子两个要害,扎实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并在增产的同时做好减损。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抓好“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擦亮“全国农业看山东”的金字招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山东是农业产业化发源地,创造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老典型,近年来又涌现出三涧溪、代村等一批新样板,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经验丰富。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把乡村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注重提高乡村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增强农村发展动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加力,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提升“三农”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要求。要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化解在一线,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生态环境满意度。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探新路、砥砺深耕,有序推动“五个振兴”在齐鲁大地开花结果,就一定能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系列评论⑦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七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大至一个国家的强盛,小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总是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支撑。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这次视察山东,总书记着重指出,山东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总书记对山东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有新任务、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山东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我们一定要联系起来学习、统筹起来把握、贯通起来落实,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文化大省,大就要有大的境界、大的格局、大的担当。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政治责任,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历史责任,也是立足文化强省建设、推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责任。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勇担使命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文化“两创”起势成势,主流舆论巩固壮大,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活力迸发,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高端国际交流活动,到实施全球“汉籍合璧”“山东文脉”工程,从打造“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到推动“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在文明交流互鉴、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实践证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是我们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创造的“金钥匙”。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深耕人文沃土,我们就一定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具体体现,文明印记源远流长,思想文脉震古烁今,文化认同广泛深厚,体系格局多元丰富,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据特殊而重要地位。要着力把握“两个结合”的鲜明理论特质,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要立足山东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要秉持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深化文明互鉴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找准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依据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践文化、塑造文化、提炼文化,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绽放更大光彩。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作为激励干部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担当任事、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要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系列评论⑧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八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激励鼓舞亿万齐鲁儿女苦干实干、不懈奋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新时代以来,我们之所以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推动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起强大势能,“民生为大”是其中的重要密码,苦干实干是其中的关键路径。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助力共同富裕,到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山东”,强力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有力保障物流畅通和人民出行,再到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着力拉动消费升级,以高品质供给创造引领群众新需求,可以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画卷,是恢宏壮丽的民生答卷,也是波澜壮阔的实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期间,对山东各项工作作出具体指示,既包含着对山东发展的殷切期望,也饱含着对山东人民的关怀厚爱,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上下的奋斗热情和工作干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干,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求真务实的实干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以实干创造百姓幸福生活,必须把牢价值取向,瞄准目标坚持干。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一定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干创造百姓幸福生活,必须聚焦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扎实干。突出重点,才能提纲挈领,掌握工作主动权;找准靶心,才能有的放矢,开创工作新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立足山东实际,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全力稳就业促增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探索多层次多领域促进共同富裕有效路径。要全力推进优质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提升供给质量,切实让群众满意。要全力织密社会保障网,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让更多的保障举措,温暖每个有需要的人。要全力深化健康山东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以实干创造百姓幸福生活,必须营造良好环境,团结奋斗一起干。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团结奋斗是取得一切成就的重要密码。放眼齐鲁大地,正是无数党员干部、经营主体、基层群众扎根于各个领域,奋斗在各条战线,胼手胝足、砥砺奋进,靠勤劳智慧的双手、稳扎稳打的精神、拼搏进取的干劲,才打开了山东发展的崭新面貌。实践充分证明,山东向前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离不开亿万人民的智慧力量。新征程上,切实增强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充分释放、竞相涌流,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迈出新的步伐。 ★系列评论⑨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九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把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务求实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严明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干好工作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有力有效,政治监督不断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持续高涨。踏上新征程,唯有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管党治党水平实现新跃升,才能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我们一定要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必须加强警示教育,用好“活教材”,敲响“警示钟”。警示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要在全面系统学纪上下功夫,坚持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真正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要注重分类施教,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和本单位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突出贴近性,增强代入感,开展差异化、个性化警示教育,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自省自警、校准行为有参考。要善于推陈出新,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展情景式、体验式教育形式,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加大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网上曝光和警示力度,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推动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根基。基层工作既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基层减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干部干事创业。以这次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就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明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坚决纠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计造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扛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大政治责任,增强驰而不息一抓到底的思想自觉。要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搞清楚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有效减轻基层“担子”,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引导党员干部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更好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对党员干部来讲,政治上、廉洁上不出问题只是基本要求,不要以为只要不贪不占,作风上、工作上出点岔子就没多大关系。在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担责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等种种情形都有明确纪律规定,谁搞这一套都将受到追究。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干净,又要干事,切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责任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要自觉涵养为政之德,加强自我修养,从严自我约束,在道德修养、廉洁自律方面当好表率。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大众日报

    2024-06-14
  • 《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习近平同志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述摘编》分8个专题,共计217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报告、讲话、演讲、谈话、贺信、回信、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2024-06-11
  • 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马卓言、曹轶)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宣布,中方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中方愿同阿方弘扬中阿友好精神,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维夏之月,万物茂盛。钓鱼台芳华苑内,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国旗以及阿盟旗帜相映成辉。习近平同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阿盟秘书长盖特以及22位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一一握手并集体合影。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是习近平同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阿盟秘书长盖特以及22位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题为《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中国人民同阿拉伯国家和人民的友谊,缘自丝绸古道上的友好往来、争取民族解放时的并肩战斗、国家建设进程中的合作共赢。新世纪以来,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12月,我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阿峰会,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阿方发挥好峰会战略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中阿关系跨越式发展。中方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阿峰会,相信这将成为中阿关系又一座里程碑。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肩负着实现各自民族振兴、加快国家建设的时代使命。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彰显我们开辟中阿关系新纪元、开创美好世界新未来的共同愿望。中方愿同阿方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紧密协作,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探索全球治理正确路径的表率。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习近平指出,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我在首届中阿峰会期间提出的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取得重要早期收获。中方愿以此为基础,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是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中方将同阿方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空间信息等领域共建10家联合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共建空间碎片联合观测中心、北斗应用合作发展中心,加强载人航天、民用客机等合作。二是更具规模的投资金融格局。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支持双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欢迎阿方银行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深化央行数字货币领域交流合作。三是更加立体的能源合作格局。中方将同阿方进一步加强油气领域战略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生产。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四是更为平衡的经贸互惠格局。中方将继续积极推动实施中阿发展合作项目,加快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推动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中方欢迎阿方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愿扩大自阿方进口非能源类产品特别是农食产品。五是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中方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加快智库联盟、青年发展论坛、大学联盟、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中方将每年邀请阿方2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未来5年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5月3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习近平指出,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中方将继续为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战后重建提供支持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习近平最后指出,阿拉伯谚语说,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中方将继续同阿拉伯朋友一道,弘扬中阿友好精神,团结共创未来,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阿盟秘书长盖特分别致辞。他们均高度评价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年来阿中双方各领域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进一步深化阿中全面合作是阿中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阿方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和经验,高度重视中国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申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愿同中方进一步提升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阿中命运共同体。领导人们均高度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的公道正义立场,表示愿同中方密切协作,致力于推动缓解加沙地区紧张局势和人道危机,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解决。蔡奇出席上述活动。王毅主持开幕式。

    2024-05-31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讲解,并进行了讨论。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压力挑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习近平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4-05-29
  •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蔡奇陪同考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和省长周乃翔陪同下,先后来到日照、济南等地进行调研。22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日照港考察。日照港是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近年来推进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习近平听取山东省港口发展建设和日照港规划布局等情况介绍,并察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场景。他说,日照港是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港口,近年来推进科技创新,将传统港口改造升级为现代化港口,不仅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还积累了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值得肯定。习近平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推动日照港管理运营更上一层楼。随后,习近平考察了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近年来,日照市对沿海裸露场地及岸线破损处进行生态修复,建成约28公里的阳光海岸绿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运动休闲好去处。习近平听取绿道整体建设情况介绍,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了解当地升级文旅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做法和成效,并不时同市民和游客亲切交流。他指出,建设绿道应市民所需,是得民心之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大家要一起动手,共同建设和呵护美好家园。24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市听取了山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山东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习近平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习近平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精心打造重大国际交流合作高能级平台,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习近平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正在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务求实效。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纪律,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创造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业绩。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抓好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落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早预防可能出现的洪涝等灾害,全面加强各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防患于未然,守住安全底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李干杰、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5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济南亲切接见驻济南部队上校以上领导干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济南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张又侠陪同接见。

    2024-05-24
  •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分工协作、狠抓落实,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讲话,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强化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提升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化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国务委员谌贻琴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黑龙江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关文化和旅游行业协会、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2024-05-20
  •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 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14日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在回信中说,这些年你们自发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并依托长城资源走上了致富路,我很高兴。习近平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题词,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保护长城的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导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近日,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石峡村村民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自发参与长城保护工作和村里的发展变化等情况,表达继续守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的决心。

    2024-05-16
  • 2024-05-11
  • 科技日报发文:优化政策供给 促进成果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呈现“量质双升”的发展态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仍然是制约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化调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卡点堵点,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待完善为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围绕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相关问题,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在转化激励、供需协同和平台支撑方面仍存在不足。一是转化激励机制尚需完善。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激励政策,在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主体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从政策实施效果上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制度在评估定价、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冲突,导致成果评估定价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单纯通过弱化国有资产管理约束的改革思路,表面上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但实质上并没有消除高校与科研机构及其负责人可能面临的国有资产流失等责任风险,单位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二是成果供需衔接不足。科技成果距离产业化需求较远、可转化性不强,是导致转化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从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两端看,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目标、能力和体制机制方面,缺乏协同和有效衔接。从目标看,高校院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大多面向前沿领域,能够与产业对接并快速产业化的成果较少,难以匹配企业需求。从能力来看,多数高校不具备市场化、专业化成果管理和运营转化能力;企业对高校院所高质量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够。从科研体制看,企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话语权不足、参与度不够,高校院所以论文、奖励和专利等指标为主的科研评价导向没有完全改变,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面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研究的意识不强。三是平台中介支撑不够。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需求相比,当前成果转化载体平台和中介服务能力尚存不足,首先,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起步较晚,整体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中试平台建设面临资金、专业人才缺乏,管理和运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陷入“建成的不怎么用、需要用的建不起”的现实困局。其次,科技服务机构众多,但专业化、社会化的“大而强”的技术转移机构很少,载体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不能对高校院所和创业者提供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再次,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长期资本”占比不高、供给不足,创投机构对培植早中期、初创期企业缺乏耐心。政策优化要从四方面着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及其链条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强化目标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横向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落实,纵向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加快形成全链条体系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一是强化政策统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管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重点强化主体功能衔接、改革政策落实、配套政策完善等环节政策统筹。加强科技、财政、审计、国资、纪检等跨部门协调配合,推进相关政策衔接和落实。建立“自上而下、上下贯通”的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和反馈机制,系统总结科技成果管理改革、评价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取得的经验,制定优化调整和推广实施方案。加强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创新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运用方式,增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标考核比重,引导地方因地制宜,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转移转化活动。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制度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动力。强化科研单位主体责任,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机构、项目、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中增加成果转化绩效权重。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全面“单列管理”,试点退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对于取得知识产权一定期限且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不涉密的科技成果履行一定程序,可由企业实施有偿或无偿转化。督促地方和高校院所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实施负面清单机制,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政策解释和宣贯。三是强化目标导向,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健全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机制,强化从企业和产业实践中凝练应用研究任务,推广“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院所解题”的科研项目组织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在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生态构建方面,牵头实施产业应用导向的重大科技任务,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梯队,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技术开发和应用一体化。四是强化体系支撑,提升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能力。畅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全过程,以清理规范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为契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布局,加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等的建设布局,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提升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鼓励地方根据发展需求,建立区域科技大市场,向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推送、交易等服务。坚持支撑科技攻关和服务实体经济同步推进,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系统牵引,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来源:科技日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海龙

    2024-05-23
  • 国家数据局: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5月10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国新办“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制定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和交易的政策,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要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尽快推进一批试点,推动解决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供给不足、流通不畅、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加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专家表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全国数据工作的主线,有利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权益保护,推动数据资源“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促进数据要素投入生产,发挥数据资源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激活数据资源价值。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部署刘烈宏介绍,国家数据局揭牌运行后,承担起统筹数字化发展和数据行业管理的职责使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均完成机构组建,其中,独立设置机构26个,加挂牌子的6个。各地数据工作机构职能进一步强化,北京等21个地区还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数据工作范围,机构职能延伸到公共数据的生产和采集环节。大部分省(区、市)配套设立数据发展促进中心,组建数据集团,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理顺数据管理、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总体来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数据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刘烈宏称。刘烈宏表示,下一步,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制定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和交易的政策,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数据流通利用安全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和运营机制改革。努力夯实数字底座。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部署,加快工业互联网、算力、移动物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关键能力。加快研究数据安全技术体系,着力提升数据安全的技术保障水平,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推动数据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刘烈宏表示,要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企业是数据资源主要产生者之一,也是数据资源加工、数据治理、数据产品开发的供给方,同时企业也是数据应用场景的主要承担者。“企业是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改革的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力,有利于扩大数据资源供给,提高数据流通效率,提升数据应用场景价值,对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成功意义重大。”刘烈宏称,下一步,将从试点探索、办好大赛、典型案例征集3个方面推动相关工作。具体来看,在试点探索上,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持续深化试点方案研究工作,尽快推进一批试点,推动解决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供给不足、流通不畅、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加快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在办好大赛上,5月9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正式启动。下一步将聚焦重点行业或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难题,以真实数据和场景需求为牵引,积极做好大赛相关准备工作。在典型案例征集上,目前,国家数据局正结合各地推荐情况组织开展案例遴选等工作。下一步,将结合试点、大赛及案例征集等,分批次发布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典型案例,促进相关经验分享和交流,充分释放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另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文斌介绍,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5月24日在福州开幕。本届峰会企业界嘉宾占比将由往届的50%提升到65%以上,12个创新赛道均由企业、科研机构组织,企业参与团队超4000支、1.2万人。目前项目对接持续推进,已征集拟签约的数字经济项目362个、总投资1861亿元,涉及硬核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4-05-13
  • 上海第二轮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持续深化推进“一网交易”改革

    上海“一网交易”改革启动以来,经过实施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建立起了“统一制度体系、统一市场体系、统一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规模连续三年破万亿,国家考核排名跃居全国领先地位。为持续深化推进“一网交易”改革,第二轮行动方案,《上海市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近日发布。新三年是上海“一网交易”改革从“后发领先”转向“示范引领”的关键时期,从“以建为主”转向“建用并举”的接力时期,从“物理整合”转向“化学聚合”的攻坚时期。上海将以“全”、“统”、“通”、“融”为工作主线,计划到2026年,“一网交易”数字化全面升级,“进一网、能交易”基本实现,成为上海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上海市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doc

    2024-05-08
  •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在《旗帜》发表署名文章: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数字时代发展大势和科技创新趋势,着眼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一系列新部署。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要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凝心聚力推动各领域数字化发展,以数字中国建设新成绩有力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一、数据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基础资源和关键要素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围绕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部署数据管理体制改革、市场建设、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创新实践,既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也为数字中国建设打开了新空间。(一)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2023年9月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创造了条件。数据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结构性重塑,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传统生产要素价值倍增,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二)数据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是科学决策、精准治理、精细服务的基础。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将6000余项部门数据纳入政务数据共享范围,堵住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监管效率,改善了服务水平。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融合,发挥数据在分析复杂问题、预判潜在风险、开展精益管理、实现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将显著促进各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数据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多年来,各级政府坚持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数字化应用,运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数据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强化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弥合“数字鸿沟”,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红利。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坚实的数据要素基础数据发展和安全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数据工作实现了开创性变化,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数据发展和安全基础不断巩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随后中央陆续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确立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的基本制度规范。国家数据局成立以后,迅速制定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同时,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持续实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规划建设有力推进。截至2023年底,8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105万标准机架,东西部枢纽节点间网络时延已基本满足20毫秒时延要求,平均上架率达到61.9%,较2022年提升3.9个百分点。数据基础制度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力,有效保障和促进了数据价值的发挥。(二)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我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带来数据规模指数级增长,根据最新调查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超过32泽字节(ZB)。海量数据资源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发挥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促进传统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提升了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在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方面,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推动各方面知识的相互碰撞,突破传统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下的产出极限,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量。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多元数据融合,以量变引发质变,极大提升科技创新速度,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创造新的知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三)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持续丰富。当前,全社会对数据价值的认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中来,特别是积极参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流通和开发利用,涌现出一批服务型、应用型、技术型数据商,成为数据价值实现的推进者、转化者、开发者。据有关机构统计,近10年来,我国数商企业数量从11万家增长到超过100万家,成为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盘活数据要素价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我们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等12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三、以数据价值释放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新动能奋楫者先,创新者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高效流通利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一)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围绕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加快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重点抓好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机制等政策制定,为形成要素高效配置、流动合规有序、分配公平合理的数据市场奠定基础。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一方面,各地方各部门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另一方面,国家数据局将基于实践基础,不断完善和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二)提升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数据价值必须在应用场景中才能实现。要坚持以用立业,分类施策开展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要发挥示范效应,协同推进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平衡好公益性和市场化关系。对数据存量大、应用场景丰富的重点领域,尤其要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走在前列。我们支持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其中,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企业数据开发利用要降低数据流通使用成本,推动大中小微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共同开发利用好数据。个人数据开发利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把握好边界,既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又发挥好个人数据价值。(三)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是国家数字化发展的总方向,数字经济是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列入重点任务,落实好相关部署,必须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选取典型地区布局建设一批数字产业集群。我们要聚焦跨地区、跨部门的应用场景,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重大工程,深化人工智能研发,推动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持续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四)抓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高效合规利用,离不开数据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的支持。要着眼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发展,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和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完善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加强数据质量标准和数据价值评估体系、安全评估体系建设管理,促进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互联互通。对标国际数据领域核心技术前沿,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围绕技术发展加快产业布局,形成数据科技与数据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五)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加快数据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引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同时,要通过科学制定管理政策,加强对数据流通使用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守好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数据领域对外开放合作,完善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拓展数据领域国际合作空间,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4-04-26
  • 产权市场2023年度交易成果发布

    产权市场2023年度交易成果发布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权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130万亿元 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2024年4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产权行业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2023年,产权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服务国家战略,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助力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近日,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发布了《2023年度产权市场产权资源要素配置运行分析报告》,对2023年产权市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研判和展望。一、产权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年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据中国产权协会统计,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交易项目11726万余宗,同比增长80.27%;年交易总额达到25.3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9%,交易规模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至2023年12年间,产权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交易额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8.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6%,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贡献了“产权智慧”和“产权力量”。(一)资产股权类业务开展情况产权市场开展的资产股权类业务包括产权转让、企业增资、资产转让、资产租赁、经营权出让(出租)、知识(技术)产权交易、诉讼、罚没和破产资产交易以及其他融资服务等具体业务种类。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成交资产股权类项目47.87万宗,同比增长80.3%,成交额2.04万亿元,同比增长8.51%。(二)金融资产类业务开展情况产权市场开展的金融资产类业务包括金融不良资产交易和金融产品交易,是产权市场服务资金融通的重要业务领域。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成交金融资产类项目近8182万宗,交易额13.83万亿元。其中完成金融不良资产交易5034宗,交易额652.29亿元,实现增值11.7亿元;完成金融产品交易8181.99万宗,交易额13.77万亿元,交易额连续6年超过10万亿元。(三)自然资源类业务开展情况产权市场开展的自然资源类业务包括国有土地一级市场使用权出让(出租)、矿业权出让、河流和海洋资源交易、国有林权交易、水权交易、农村自然资源交易等业务。2023年完成自然资源类交易项目114201宗,相比2022年增长79.91%;交易额9920.08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52.69%。(四)环境权类业务开展情况产权市场开展的环境权类业务包括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公共服务和再生资源交易等。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环境权类项目38万宗,成交额416.93亿元,成交额较2022年增长212.7%。(五)阳光采购类业务开展情况产权市场开展的阳光采购类业务包括企业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政府采购、医药卫生材料采购等。2023年,产权市场共完成阳光采购类业务2894.21万宗,相比2022年增长60.62%;成交额6.58万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29.13%;节约资金2400.4亿元,相比2022年增长12.26%。(六)数据要素类业务开展情况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也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2023年,数据要素类业务第一次纳入产权行业年度统计,全年共完成数据要素类业务13674宗,成交额107.62亿元,增值金额40.92亿元。其中:数据产品项目近12396宗,成交额16.7亿元。二、积极融入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产权市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2023年,产权市场在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盘活存量资产,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服务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助力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产权市场因服务国资监管、国企改革而生,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持续深耕服务国资交易主业,助力国有企业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助力完成“两非”剥离和“两资”清退,助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助力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企业国有产权转让项目4257宗,交易额4789.7亿元,实现增值207亿元;完成国有企业增资项目804宗,融资额4748亿元,实现增值844亿元;完成国有企业资产转让项目34164宗,交易额2148亿元,实现增值78.4亿元;完成企业国有资产租赁项目34351宗,合同总金额826亿元,实现增值44.7亿元。从增值率情况看,2023年产权转让项目平均增值率45%,资产转让项目平均增值率7%。(二)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提出积极推进产权规范交易,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创新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助力存量资产盘活更加规范、高效、便捷。2023年,产权市场共盘活存量资产28万宗,同比增长44.84%;成交额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4%。其中,盘活产股权项目5355.81亿元,盘活实物资产项目4601.13亿元,通过资产租赁盘活项目1075亿元,盘活金融不良资产项目652亿元,盘活自然资源类项目9920亿元。(三)助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22年9月,科技部印发《“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产权市场积极响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技术要素定价、交易中的重要作用,畅通流通渠道,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动技术要素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知识(技术)产权交易34180宗,交易额2253.98亿元(含技术合同登记)。其中完成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转让项目3603宗,交易额339亿元,实现增值7964万元。(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产权市场在绿色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绿色金融方面积极探索,近年来开展的环境权类业务包括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公共服务和再生资源交易等。2023年,产权市场全年完成环境权类项目38万宗,成交额416.93亿元,成交额较2022年增长212.7%。其中完成碳排放权交易334.29亿元,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71亿吨;完成排污权交易12.4亿元,涉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各类排污6.03万吨;完成再生资源交易24.25亿元,用能权交易3.39亿元,其他环境权交易27.82亿元。(五)服务农业农村产权优化配置,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印发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进一步规范,产权市场与政府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在服务农村产权优化配置、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交易项目119216宗,较2022年增长67.61%;成交额709.28亿元,较2022年增长241.52%。(六)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跨境资产高效配置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球经济互联互通注入了新动能。产权市场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中,通过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跨境资产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2023年,产权市场共完成与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相关的产权交易项目36宗,交易额177.1亿元,在实现跨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境外国有企业加强风险防范、协助国资监管机构进一步提升跨境国有资产交易监管效能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使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产权市场作为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始终以服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为己任。2023年,产权市场完成民营企业资产交易项目40749宗,成交额2556亿元。其中服务民营企业产权转让项目9386宗,成交额561.73亿元;增资项目1986宗,交易额65.67亿元;资产转让项目29208宗,交易额1925.79亿元;资产租赁项目169宗,交易额30.91亿元。三、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产权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统一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全国产权交易市场联通;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加快推动市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等。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产权市场及产权行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地产权交易机构在中国产权协会的引领下,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行业数智化服务水平,为产权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完善行业顶层设计为引领产权行业更好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动产权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国产权协会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了《产权交易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产权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夯实以国有资产交易为基础,服务公共资源、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非标资本市场定位;巩固和发展产权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要素资源高效配置阳光平台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形成以现代化引领、一体化融合、数智化支撑、市场化配置、企业(集团)化运营的“五化”发展格局。并提出了新时期产权市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持续深化产权行业理论体系、制度(法规)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市场服务体系、信用(文化)体系、自律与风险防控体系、标准化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等“八大体系”建设;要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统一制度(规则)、统一标准(信用)、统一数据接口、统一信息发布、统一过程监测和统一结果公示等“六统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产权交易市场信息集聚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制度规范功能、中介服务功能、投融资功能和要素资源配置功能等“六大功能”。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产权市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二)积极推动产权市场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融合发展近年来,产权市场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机构体制机制和创新驱动优势,持续推进交易品种创新,业务领域由最早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四大板块,逐步扩展至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各类要素资源,覆盖《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指引》中列明的13大类、20个子项公共资源交易,不断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2023年,产权市场成交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889.65万宗,同比增长47.64%;成交额6.98万亿元,同比增长39.01%。其中,国有资产交易、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等项业务实现增值1413.6亿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企业阳光采购、医药卫生材料采购等业务节约资金2362亿元。(三)行业数智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以来,产权行业在助力国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数字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奠定了以数智化为支撑服务国资监管的良好基础。由中国产权协会发起建设运营的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自2018年3月上线以来,已完成和全国61家交易机构、服务机构的数据对接。截至2023年底,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披露项目总数超过70万宗,累计披露项目总金额超过10万亿元,通过平台推介的项目跳转到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的有效次数达10万余次,覆盖全国所有区域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国有产权交易信息,实现项目信息统一披露、统一过程监测和统一结果公示。产权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初见成效,产权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国“一张网”的格局正在形成,产权行业以数智化为支撑服务国资监管、国企改革、服务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综合效能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产权行业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行业共识,在夯实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效能的基础上加快向全要素、全资源市场升级转型;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有效市场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服务各类产权有序流转、要素畅通流动、资本高效配置做出应有贡献;充分发挥产权市场功能优势,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的力量。 

    2024-04-2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答网民关于“有地方要求国有企业只能在本地机构进行产权交易,希望破除地方保护,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留言

    来自北京的网民“张”反映,一些地方要求国有企业产权只能在本地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交易,在外省的机构不行,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出实招、动真格,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国家发展改革委收到中国政府网转去的网民留言后,认真研究办理,作出如下答复:针对您反映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就跨省国有产权交易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国有产权交易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不受所在地区限制。但在实践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机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强,尚未形成完善的交易机构跨区域选择工作机制。下一步,有关部门将通过加强信息联通和业务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产权交易机构的服务质量,鼓励各地跨区域自主选择国有资产交易机构,为国有企业等各类企业资产交易流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2024-04-16
  • 招投标领域迎来首部公平竞争审查部门规章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以下简称《规则》),首次为招投标领域出台政策措施列明“负面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则》是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的首部部门规章,从规范地方政府招标投标政策制定活动角度,明确要求相关政策出台前应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未经公平竞争审查或者经审查存在排除、限制竞争情形的,不得出台有关政策措施,着力从源头上减少招标投标领域排斥、限制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规则》紧密结合招标投标市场特点和关切,研究提出针对性举措,共5章22条,主要包括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的总则、审查标准、审查机制、监督管理和附则等内容。在审查标准方面,《规则》针对招标投标实践中易发常见的各类不合理限制,提出7个方面40余项具体审查标准,规定了审查具体要求,重点解决资格预审、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定标标准、信用评价、保证金收取等方面的交易壁垒。在审查机制方面,《规则》明确了政策制定机关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的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审查结论等内容,强调政策措施应当在提请审议或者报批前完成公平竞争审查,并应当在审查过程中以适当方式听取有关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意见。为更好监督管理,《规则》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政策措施评估清理,建立招标投标市场壁垒线索征集机制,动态清理废止各类有违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见效。为压实责任主体,《规则》明确政策制定机关应当建立本机关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审查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由牵头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结论。据介绍,《规则》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附件:《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pdf

    2024-04-12
  • 新华社: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经济参考报》4月3日刊发文章《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文章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确定首批启航企业、深化精准考核……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相关部门接连部署,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信号,相关重点任务获得明确。其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全面推开备受关注,多家上市公司近期也披露加强市值管理的相关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做好市值管理首先是强化企业内在价值,深化精准考核将与优化产业布局同频共振。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本轮改革的特点,也是工作重点。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下称“会议”)提出,强化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指导中央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激发科技人员能动性,提高科技成果研发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根据目标,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务院国资委近日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据介绍,这些企业多数成立于3年以内,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平均年龄35岁左右。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也跑出“加速度”。例如,河南省国资委表示,今年将积极布局新赛道,打造1家世界一流企业、3家国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家战略领军企业。实施创新领跑行动,启动省级科改行动,筛选培育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国有创新型企业。上海市国资委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科技攻关,动态优化重点领域攻关清单,牵头绘制氢能、汽车芯片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图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落实这些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找准行动方位,也要强化考核引导,提高内生动力。会议提出,深化精准考核,树立更加鲜明的价值创造导向,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对原创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等研究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方向,精准施策,用好考核指挥棒,助力打通产业链堵点。“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具有较强的企业和行业特点,不能简单分类进行考核。深化精准考核,有助于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例如,对三家整车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专项考核,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等。”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称。在此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表示,2024年将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当前,相关标准体系正在酝酿,企业也加紧行动起来。记者注意到,此前一些央企、地方国企已将市值管理纳入内部考核,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去年业绩时也都提出“加强市值管理”。中信股份透露,集团此前已经对中信银行、中信证券进行了市值管理的模拟考核,目前正在探索扩大考核的范围。在市值管理改革1.0版的方案基础上,正在酝酿2.0版方案,核心内容就是在激励机制以及明确分红预期、市值管理考核、引入增量资金等方面取得一些新突破。中国神华在年报中称,2024年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和资金优势,落实市值管理和考核要求,加强同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稳定可持续增长,研究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知本咨询公司国企产权研究院院长常砚军认为,做好市值管理首先是强化企业内在价值,然后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合规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上合理传递价值,在市场价值过度偏离内在价值时采取合规回购、增减持等手段纠正非理性价格波动等。周丽莎也建议,市值管理应避免单纯以市值绝对值作为衡量标准。市值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科学、合规的经营方法和手段,持续优化和扩大企业资产治理,坚持以为股东创造价值为导向,有效促进资产价值提升。国盛证券分析称,上市央企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有望与市值管理形成共振,共同推动央企价值回归。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资产证券化率较低央企集团的投资机会。

    2024-04-08
  • 中国产权协会数据要素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有关决策部署,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4月2日上午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产权协会)数据要素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20多个省份的会员单位、数据交易所、数据生态服务商、高校院所、和行业组织的近3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产权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夏忠仁,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张立峰,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熊雄,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领导崔烨,广州市国资委正局级干部刘先荣,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婵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办常务副主任、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会长朱立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秘书长石瑞杰,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等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广州交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易智雄主持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召开了分会首届会员大会与理事会,通报了分会的设立情况及首批39家会员单位名单,审议通过《中国产权协会数据要素分会工作条例》,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及分会负责人。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当选分会会长,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德宇,上海交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吕卫民,甘肃省产权交易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喻泽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总经理助理)何卫东,广州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晶晶,贵州省黔云集中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省公共资源(国有企业生产资料)交易中心董事长项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湘江,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闻屏,北京中招公信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高,华润数科控股有限公司公共技术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姚敏森等当选分会副会长,易智雄当选分会秘书长。第二阶段为分会的成立大会。夏忠仁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数据要素分会是产权行业在响应时代呼唤、迎接伟大变革的背景下成立的,将对凝聚行业共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的有效模式、可行路径,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产生积极意义。关于分会下一步重点工作,夏忠仁秘书长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加强行业研究,为政策提供决策支持。通过深入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及时反映行业发展需求,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善市场制度,推动数据产权规范化。制定数据交易标准,构建权益保护和价值释放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市场激励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合作共享。定期举办论坛会议,建立行业沟通桥梁,推动数据互通和技术共享,构建全国性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四是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根据需求开展专题培训,培育创新型人才,为数据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张立峰,广东省政务服务和管理局副局长熊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大数据与统计分会秘书长石瑞杰分别为大会致辞。会上,还举行了分会揭牌仪式。葛群会长表示,分会将聚焦以下几个核心领域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数据政策法规宣贯。分会将联合各方力量,普及解读国家及地方数据政策与法规,研究企业数据交易新情况,引导依法合规操作,促进公平、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秩序。二是建立全国数据要素交流平台。探索数据资产价值,建立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提供多元交流形式,整合数据资源,推动数据资产标准化,通过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与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数据配置效率。三是打造数据资产一体化服务体系。参与构建数据流通生态,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全流程服务链条,实现数据资产市场化交易,提供产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推动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此外,中国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电互联党委书记、董事长、广东省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会长朱立锋,工商银行平台金融发展中心总经理温津伟,华润数科公司总经理章晓炜,中国电信集团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梁天健,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公司首席营销官,副总经理赵华,广州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沈海等围绕搭建前瞻性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流通,激发市场活力作主旨演讲。下一步,分会将在中国产权协会的领导下,在会员单位的齐心协作下,联合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力量,加强对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各项数据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与宣传,协助整合会员单位的数据产业资源,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引领途径,推动交易数据有序共享,助力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加快构建。

    2024-04-03
  • 山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关于《山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健全我省交易场所监管体系,推动交易场所规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等法律法规,山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修订了《山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一、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反馈意见发送至sdfjrjgjjgsic@shandong.cn,邮件主题请注明“《山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二、通过信函方式将反馈意见邮寄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1号山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二处,邮编250011,请在信封注明“《山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字样。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4日。下附征求意见稿原文: 山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易场所监督管理,规范交易场所经营活动,保护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全省交易场所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易场所,是指在我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依法开展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的交易场所。交易场所是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机会并有序开展交易活动的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开性。其中,权益类交易市场从事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业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等交易,为新型资本要素有序顺畅流转提供交易及配套服务;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从事大宗商品实物、仓单以及非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互换合约、期权合约等场外衍生品交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现代化的采购和配售服务。在山东省辖区内设立交易场所,从事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活动,适用本办法。仅从事车辆、房地产等实物交易的交易场所,大宗商品类现货交易场所,各级政府依法设立的公共资源交易场所的监督管理不适用本办法。第三条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负责全省交易场所开展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审批、监督管理和统计监测等工作,拟定交易场所业务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会同省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维护交易场所运行秩序。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易场所的日常监管按要求做好交易场所业务许可辅导、日常监督检查和统计监测等工作。县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配合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做好交易场所统计监测等工作。市级、县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风险防范与处置责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省级、市级、县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统称为监管部门。第四条交易场所负责组织和管理经批准的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活动,应当建立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提供交易的适用场所和设施,保证交易场所的合规稳定运行,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五条交易场所同时依法依规接受有关交易业务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坚持合规运营,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第二章申请、变更和终止第六条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按照“服务实体、控制总量、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统筹规划交易场所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制定交易场所的品种结构规划和业务审查标准,审慎批准交易场所开展交易业务,原则上一个类别只批准一家交易场所。第七条交易场所开展权益类交易或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应经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取得交易业务许可。第八条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交易业务许可审批并出具批准文件。交易业务许可分为两类,即权益类交易业务许可和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许可。原则上一家交易场所只能申请开展其中一类交易业务。第九条交易场所开展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一)已经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且具有法人资格;(二)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三)主要出资人为法人,经营相关业务3年以上且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四)出资人财务状况良好,主要出资人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且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五)交易品种明确;(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能力和良好诚信记录;(七)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范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交易场所采用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健全“三会一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机制。第十一条交易场所的出资应真实合法,出资人应以自有资金入股,不得以借贷资金或他人委托资金入股。第十二条本办法第九条所称的主要出资人是指申请人的控股股东及持股比例在10%(含)以上的出资人。经营相关业务是指主要出资人所经营的主要业务与交易场所拟开展的交易业务有一定联系,或在相关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第十三条权益类交易市场交易品种应具备范围明确、资源充足、权属清晰等条件;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品种应具备现货市场基础良好、易于分级管理和储存运输、有一定价格波动等条件,一般为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消费的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第十四条交易场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和必要的经营管理能力,且近3年内没有犯罪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交易场所半数以上的董事和监事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金融或交易场所工作3年以上;半数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从事金融或交易场所工作3年以上。鼓励交易场所高级管理人员考取相关金融行业从业证书。第十五条交易场所申请开展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材料:(一)书面申请文件,载明申请人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设置,拟申请业务类型、交易品种、交易模式,功能定位等;(二)交易场所开展权益类交易或者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四)法人章程;(五)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七)出资人出资入股决议、自有资金证明、最近两年审计报告等;(八)股东法定代表人以及拟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履历材料、信用记录和无犯罪记录证明材料;(九)业务操作规范,应包括登记结算规则、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交易资金存管制度,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另需提供交收规则、仓储管理制度;(十)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十一)交易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方案;(十二)申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第十六条交易场所申请材料应由所在地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核实辅导后,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决定批准的,出具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开;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七条交易场所名称中应当使用“交易中心”或“交易所”字样。名称中使用“交易所”字样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八条交易场所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当经所在市级金融管理部门核实辅导后,向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依法办理变更:(一)名称、住所、注册资本、交易品种、交易模式、法定代表人、股权结构变更;(二)更换新的交易信息系统软硬件;(三)分立、合并或解散。第十九条交易场所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当自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经所在市级金融管理部门核实辅导后,向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备案,变更后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一)修改法人章程;(二)修改业务操作规范;(三)变更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四)变更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第二十条交易场所原则上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省外交易场所在山东省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交易场所应按照批复的交易品种、交易模式向客户提供服务,未经省级监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第二十二条交易场所主动申请注销业务许可的,可向所在地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依法注销业务许可并予以公开。第二十三条交易场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一)法人依法终止的;(二)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三)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交易场所注销业务许可的,应告知交易主体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妥善处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和其他资产,结清交易业务。交易场所被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注销交易业务许可的,不得从事相关交易场所交易业务,并自收到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有关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企业登记管理部门办理取消名称中“交易中心”“交易所”字样、核减经营范围中的交易业务。第三章经营管理第二十四条交易场所应依法合规开展交易,按照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交易场所不得承包、转让、出租、出借交易业务许可证件。第二十五条交易场所应完善业务规则,并在经营场所和网站公示。业务规则包括但不限于:登记结算规则、交易服务机构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交易资金存管、信息披露管理等。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业务规则还应包括交收规则、仓储管理制度等。第二十六条交易场所采取公司制组织形式的,应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三会一层”建设,界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分工,保障治理机制规范有效运行。第二十七条交易场所应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制定规范完善的业务操作、信息系统管理、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等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运营安全,提高运营效率。第二十八条交易场所应制定并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规范资金结算流程,确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安全。交易场所应不断完善全省统一结算平台建设,通过全省统一结算平台实现交易的统一登记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统一结算。交易场所与全省统一结算平台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交易场所将账户存管协议和存管专用账户信息等资料报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第二十九条交易场所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投资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金融资产和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其中:投资者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交易场所在投资者开户前,应当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签订相关协议;定期开展投资者教育培训,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交易客户应当为行业内机构客户。投资者不得通过汇集他人资金、代持资金等方式参与交易。第三十条交易场所应制定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对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要求,督促其依法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开披露信息,不得出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交易场所应在每个交易日结束后公布交易行情等市场信息,保证交易主体平等获取交易行情和其他公开披露的信息。第三十一条交易场所应规范交易品种上线管理,对拟上线交易品种进行论证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第三十二条交易场所应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督促交易主体、市场服务机构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遵守各项业务规则和管理制度。市场服务机构是指交易场所的会员单位、经纪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第三十三条交易场所应制定规范的交易服务协议,明确本场所与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义务、纠纷处理原则、违约责任等事项,并将协议格式条款在经营场所和网站公示。第三十四条交易场所应加强硬件和软件设备建设,确保交易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具有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安全保护措施,具备传输交易行情数据的能力,符合业务开展和监督管理要求。第三十五条交易场所应制定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妥善存管客户身份信息、交易记录、结算数据、交收资料、会计档案等原始凭证,保管期限不少于20年。第三十六条交易场所应在其官方网站和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张贴营业执照、业务许可证件、投诉渠道、自律承诺和风险提示。第三十七条全省统一结算平台的运营机构接受省级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全省统一结算平台的运营机构应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合理配备专业人员,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按要求报送业务统计数据及专项报告。全省统一结算平台的运营机构变更注册资本、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应报省级监管部门核准后,按照公司章程依法办理相关变更。第三十八条交易场所应遵守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不得以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未经国务院相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保险、信贷、黄金等金融产品交易。第四章风险防控第三十九条交易场所应按照审慎经营的原则,建立健全与业务性质、市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处置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风险管理制度。第四十条交易场所应设立独立的风险防控部门,配备2名以上风控专员,专职从事风险防控工作。第四十一条交易场所应从交易收入等自有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应单独核算,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第四十二条交易场所应建立投诉处理机制,明确投诉、处理流程、答复形式以及时间要求等,并在经营场所和网站公示,指定工作人员负责投诉处理工作,建立并妥善保存投诉处理档案。第四十三条交易场所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投资品种、投资限额等事项应在法人章程中予以明确;不得将注册资本金用于高风险理财项目。除设立服务于交易场所相关业务的子公司外,一般不应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交易场所确需设立子公司的,应在交易场所与其子公司之间建立隔离墙制度,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传递和利益冲突。交易场所应自子公司成立之日起30日内,将子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经营范围、法人章程、风险隔离安排等报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第四十四条交易场所不得为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不得对外担保,不得从市场服务机构等处谋取不当利益;交易场所股东不得将交易场所股权质押或设立信托。第四十五条交易场所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占用客户资金或其他资产;(二)虚设账户、虚拟资金交易;(三)代客交易、代客理财;(四)代理签名、伪造或篡改客户资料;(五)参与本市场交易;(六)进行内幕交易、欺诈客户、恶意套取手续费;(七)影响、操纵市场价格;(八)对客户影响、操纵市场价格未采取风险处置措施;(九)对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交易降低风险管理要求或提供特殊便利;(十)其他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四十六条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交易场所的业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风险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第四十七条实施交易场所信息报送制度。交易场所应定期向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报送以下信息:(一)每月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月度数据信息;(二)每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报送季度工作报告;(三)每半年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报送半年度工作报告、半年度财务报告;(四)每年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和合规经营报告。(五)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会议召开后30日内,报送会议重要决议。其中,季度、半年度、年度工作报告应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确认意见。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自收到上述材料5个工作日内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第四十八条监管部门实施现场检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询问交易场所的工作人员;(二)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三)检查交易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系统等业务数据管理系统。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监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交易场所应当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检查,不得拒绝、阻碍。第四十九条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交易场所遇有下列重大事项,应在当日内及时向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报告:(一)交易信息系统中断;(二)可能影响客户交易结算的突发事件;(三)重大财务风险;(四)10名以上客户投诉、群访等事项;(五)交易场所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重大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六)交易场所涉及占其净资产10%以上或者对其经营有较大影响的诉讼或仲裁案件;(七)交易场所控股股东发生影响其行使权力的重大事项;(八)其他重大经营风险等事项。第五十条实施主监管员制度。市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主监管员制度,明确交易场所主监管员,负责交易场所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的一线监管工作。主监管员有关信息报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第五十一条交易场所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进行约谈和风险提示,要求就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必要时可以责令其进行整改。第五十二条监管部门应当依托“金安工程”、全省统一结算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强化对交易场所的运行监测和风险研判。对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形成重大金融风险、严重影响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的交易场所,监管部门应实行重点监控,向利益相关人进行风险提示;必要时,可以责令交易场所暂停相关业务。第五十三条交易场所报送或者提供的资料信息应确保真实、准确、客观、完整,不得隐匿、销毁相关证据资料。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违反《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规定,交易场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权益类或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的,省级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或其委托机构责令停止相关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违反《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规定,交易场所违反审慎经营的要求,不落实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业务规则和管理制度的,由市级以上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可责令其暂停相关业务;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六条违反《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规定,交易场所不按照规定报送相关信息或者不按照要求就重大事项作出说明的,由市级以上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七条违反《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规定,交易场所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由市级以上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八条违反《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规定,交易场所拒绝执行暂停相关业务等监管措施的,由市级以上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九条 交易场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有关规定,市级以上监管部门可以对负责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予以通报。第七章附则第六十条法律法规或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24年月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X年月日。

    2024-03-27
  • 北京发改委:正积极争取国家绿色技术交易平台落地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专题新闻发布会3月18日在京召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周浩表示,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绿色技术交易平台落地城市副中心,加快推动北京绿交所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绿色金融、专业服务等绿色产业。同时,还将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ESG创新发展试点,探索建立ESG投融资体系。继续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2024-03-25
  • 全国首个跨省共建蓝碳生态碳账户在宁波象山完成交易

    继去年2月完成全国首单蓝碳交易拍卖、今年2月启用全国首个双碳“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增值化服务后,近日,宁波象山县依托宁波产权交易中心、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蓝碳生态碳账户,完成全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蓝碳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双碳战略的有效载体,也是打造“海上两山”实践地的有力抓手。象山县作为浙江省低碳建设起步较早地区,拥有盐沼、淤泥质光滩、贝藻类渔业碳汇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设立蓝碳生态碳账户是象山县为探索打造“蓝碳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示范样板,依托甬厦两地产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效整合两地海洋碳汇市场供需资源,进一步唱好甬厦蓝碳“双城记”。在本次检察机关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实施非法捕捞水产品对海洋造成了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失,自愿认购象山县黄避岙乡422.5吨蓝碳生态价值产品存入象山县蓝碳生态碳账户。象山县法院与检察院创新拓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的责任承担方式,宁波、厦门两地产权交易机构发挥在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要素交易方面的一站式专业服务优势,共同构建起生态司法和海洋碳汇交易平台之间的直通机制。据悉,“象山县蓝碳生态碳账户”除了司法生态补偿类交易之外,还将针对外向型企业、上市公司、工厂园区、金融机构、大型活动等嵌入多元化双碳应用场景,开发碳普惠项目、海洋产品碳足迹、蓝碳数据产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让海洋碳汇“软资产”转化为海洋经济的“硬效益”,向海图强,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为蓝碳等绿色要素在象山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可参与、可借鉴的样板。

    2024-03-20
  • 滨州市国资委副主任李会涛一行到蓝产权调研交流

    7月18日,滨州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会涛一行到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暨日照市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产权)调研交流。蓝产权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程热情接待。日照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惠鹏,滨州市财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志良参会。李会涛一行首先参观了蓝产权办公场所。随后召开座谈会,刘程介绍了蓝产权的基本概况,双方重点围绕国有产权交易、国企采购、司法辅助、数据交易等业务板块展开深入交流。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双方一致表示,此次交流收获很大,未来要持续互学互鉴,共同探索产权交易的创新模式和路径,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权和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蓝产权将进一步构建行业内外常态化交流学习机制,努力把交流成果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蓝产权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滨州市财金集团办公室主任、滨州恒信公共资源服务公司执行董事慕术鹏,滨州恒信公共资源服务公司业务部部长张伟伟,蓝产权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参会。

    2024-07-19
  • 国赢大数据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

    7月15日,国赢大数据召开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会议传达集团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通报公司经营情况及各项重点工作进展,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汇报,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查找问题短板弱项,全面部署下一步工作。国赢大数据总经理李厚明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赢大数据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一要狠抓协同发展,强化内部业务协同、外部区域协同。二要狠抓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寻标对标争创一流行动。三要狠抓内控管理,建章立制抓长效。会议强调,国赢大数据下半年重点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内外兼修,做实降本增效。加快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坚持“引”和“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演化能力,切实建设好、运营好集团信息化资产,让信息化资产核心安全牢牢掌握在集团自己手中。实施降本增效,通过人员复用,降低人力成本;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减少外包费用;通过节支降费,向管理要效益。二是对标一流,做好技术赋能。按照专业化团队、自主化研发、智慧化升级高质量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强化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云底座,提升对集团各板块集成服务整体能力。三是强化协同,实现合作共赢。推动集团信息化资源统建、统维、共享、共用,以集成创新、安全可控的理念推进集团平台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产权集团生态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会议要求国赢大数据全体员工要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对标对表、加压奋进,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2024-07-18
  • 2024-07-11
  • 2024-06-28
  • 蓝产权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产权”)根据集团《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工作要求,迅速安排部署,开展了切实有效的消防安全系列活动。26日下午,蓝产权邀请日照安泰物业服务公司消防指挥中心黄队长,对蓝产权配电室、电井、报警器、喷淋器、消火栓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为全体人员现场讲解演示了消火栓的实际操作及火灾报警后的疏散逃生。随后,黄队长在广场为全体员工进行灭火演习,详细介绍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全员按照“一提、二拔、三瞄、四压”法进行灭火实践操作。通过本次消防安全系列活动,蓝产权全员熟练掌握了较为全面的消防安全知识及火灾自救逃生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下一步,蓝产权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集团安全生产工作相关要求,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强安全生产专业培训,有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营造安全有序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2024-06-27
  • 蓝产权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6月25日,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暨日照市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产权)邀请日照市委党校副教授尚华讲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蓝产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加。 专题党课上,尚华教授从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背景实际切入,围绕条例的内容、新旧条例对比、条例的实现要求等三个方面展开生动详细的解读。通过专题党课学习,蓝产权党员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对《条例》的主要内容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此次授课主题鲜明、内容详实,既有丰富理论阐述,又有鲜活案例解读,深受教育启发。 下一步,蓝产权将以此次专题党课为契机,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持续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条例》内容,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真正把学习党纪的过程转化为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纪律意识的过程,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贡献力量。

    2024-06-26
  • 淄博市齐旭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党委书记魏登明一行到蓝产权调研交流

    6月21日,淄博市齐旭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魏登明一行到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暨日照市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产权)调研交流。魏登明一行首先参观了蓝产权办公场所,随后,双方就各自公司的基本概况进行了介绍,重点围绕国有产权交易、国企采购、司法辅助、农村产权、数据交易等重点业务开展了交流。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双方一致表示收获很大,未来要继续加强交流学习,互学互鉴,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蓄能添力。下一步,蓝产权将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发挥地域优势探索业务协作模式,助推蓝产权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淄博市齐旭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李讯、市场发展部副经理宋浩林、资产运营部经理路继伟、蓝产权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参会。

    2024-06-21
  • 2024-06-11
  • 菏泽市兴菏国有产权交易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迎端午·践初心”系列主题活动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队伍凝聚力,激发党员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把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心、践之于行。近日,菏泽市兴菏国有产权交易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迎端午·践初心”系列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涵括了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职工茶话会、面点技能比赛、观看红色影片、爱国诗朗诵等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员工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营造积极、开放、合作的工作氛围。此次端午节活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与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在增强职工参与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同时,对唤起职工文化共鸣和心灵震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菏泽市兴菏国有产权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践行初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职工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奋进之姿,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06-07
  • 2024-06-04
  • 2024-05-29
  • 山东文交所党支部组织开展“人民信访 法治保障”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依法信访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月17日,山东文交所党支部联合工会赴青龙街社区开展“人民信访 法治保障”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让党员们深刻认识了开展信访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对《信访工作条例》的知晓度、认同度,为社区营造了依法、理性、有序、文明信访的良好环境。助力推动基层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24-05-22
  • “疫情防控,数据赋能”——山东产权在行动

    近日,山东产权交易集团旗下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协同德州等地市政府启动“疫情防控,数据赋能”专题行动试点工作,利用大数据开发技术,将健康码、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被核验人员的健康状况实时查询,有效解决防疫场景复杂、防疫任务繁重,健康码核验、核酸和疫苗接种数据支撑不足,疫情流调难等问题。以“数”防疫,让疫情防控有精度更有温度。 如今,对健康码的核验已经成为常规的疫情防控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用户没有智能手机、不会操作、网络不畅等问题。山东数据将身份证验证、健康码状态查询、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多种功能开发于一体,用户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高效完成“人、证、码”三合一验证。山东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汇集使用,赋能疫情防控,大大提升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减轻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为群众带来了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办事体验,实现智慧防疫和便民服务“两不误”。

    2022-04-18

  •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山东产权交易集团致全体干部职工的倡议书

    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全体干部职工: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执行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山东产权交易集团现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如下倡议: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就是胜利。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疫情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提升思想认识,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要严格落实出差审批制度和离开驻地申请报备制度,并向集团综合部报备完整行程;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日报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来济返济人员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报告,知情者要主动提醒、劝导、报告。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做好员工个人防护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自觉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使用公筷公勺等。进入公共场所主动佩戴口罩。不将私人包裹寄往办公场所,对收到的包裹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规范处置外包装,并及时洗手。合理处置废弃口罩、生活垃圾,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阻断病毒传播。三、减少外出聚集,筑牢安全防线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细化工作措施,科学高效做好人员管控、核酸检测、重点场所消杀等各项工作。严控人员聚集,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非必要不外出,严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工作交流尽量采取线上视频方式;异地任职人员除特殊情况外,本轮疫情结束前暂不跨市流动。四、提高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疫情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时了解权威媒体发布的防控信息,相信科学的力量,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主动传播正能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抗疫舆论氛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全体职工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发挥群防群控作用,以责任担当践行使命,以奉献守护共克时艰,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山东产权交易集团2022年3月18日

    2022-03-22

  • 山东产权:同心抗疫 共筑防线 |“硬核”防疫有我在!

    近期山东省内多地疫情形势严峻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山东产权交易集团迅速行动精准防控 全力以赴同心抗疫 共筑防线坚决打赢防疫保卫战维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山东产权本部:迅速集结防疫力量,防疫措施精准落地 近日,为贯彻落实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近期对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山东产权交易集团(以下简称山东产权)党委靠前指挥,迅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视频会议统筹山东产权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安排部署各权属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专项检查,加紧采购空气消毒机、护目镜、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坚决扛牢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筑牢防疫屏障,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李成斌)黄三角产权:省内疫情发生以来,山东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迅速提升防疫等级,每日两次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消杀,组织全体职工按照“全员覆盖,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完成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全面履行“两查验、一测量”的工作模式,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延云栋) 山东招标:关键时刻顶得住,危难时刻冲在前,山东招标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先锋队”第一时间站出来,在疫情严峻时刻迅速集结,签下“请战书”,表明“硬核担当,战疫有我”的决心。先锋队为保障正常开评标工作开展,对进入公司的人员测量体温,详细登记个人信息,并对开评标所用标书进行严格消毒。牢牢扛起国有企业青年先锋的使命责任,用实际行动彰显最美的青春风采。(吕广岳) 文交所: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快速响应、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战斗在防控一线;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防疫责任分配到每名党员干部肩上,采取员工日检测报告制度,备齐防疫物资和药品,采用线上非接触会议形式严格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为交易业务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姜燕) 山东鲁成:山东鲁成招标有限公司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应对疫情防控严峻复杂形势,迅速制定本轮疫情的防控预案,统筹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定期调度防疫物资情况,及时共享发布疫情最新情况和通告。严格环境管控、人员管控,每日对人员密集的开评标区域进行消杀。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宗琦)海交中心:山东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响应,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基础,落实防疫物资储备工作,继续做好每日全员体温监测,加强办公区域消杀,全力营造安全、健康的办公环境;同时,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和执行人员外出报备,严密配合驻地疫情防控流调,积极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目前,海交中心已于3月11日、14日、15日分别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力保障生产经营秩序,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赵玥) 山东数据:山东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全员覆盖、不漏一人”;加强防疫物资储备,预备足量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应急药品等物资;做好办公场地消杀工作,对职工聚集的公共区域进行重点消杀,确保不留死角;对快递进行单独存放管理,一律消杀消毒后再拆封。坚决守牢守住守好公司疫情防线。(樊庆雯) 蓝产权:山东蓝色经济区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立即响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对新办公场所的防疫设备设施进行了细致检查。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坚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流程,做好身份核验、测量体温、全员佩戴口罩、公共空间消毒等日常防控排查管理,对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把控,切实保障客户及全体员工的健康安全。(杨一帆)

    2022-03-16

  • 筑牢防线!山东产权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为落实省国资委疫情防控专题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理和协调作战能力,提高全员防疫意识,3月14日下午,山东产权交易集团开展新冠病毒疫情处置应急演练。此次演练模拟了大厅防疫测温人员例行检查时,发现健康码异常客户的场景,迅速启动疫情应急响应并组织开展专业处置的全过程。演练内容主要包括现场管控、留观转运、环境消杀、疫情上报等环节。演练中各应急小组配合密切、分工明确、衔接顺畅,措施到位、处置得当,演练结束后针对演练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完善相关防控措施。下一步,山东产权将严格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安全运行。

    2022-03-15

  • 快速 安全 有序 高效 山东产权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省国资委党委工作要求,3月13日,山东产权交易集团迅速行动,组织集团本部及各级权属企业全体人员进行了第一轮核酸检测,采样检测工作快捷、有序、顺利完成,做到了“全员覆盖、不漏一人”,为山东产权疫情防控构筑坚实的安全屏障。山东产权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国资委党委工作要求,严格履职尽责,优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科学规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企业员工身体健康、企业运营平稳有序,切实筑牢企业安全防线,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2022-03-14

  • 山东产权开展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紧急电视会议精神,落实省国资委党委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部署,深刻汲取栖霞金矿井下爆燃事故教训,做好新形势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1月14日,山东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山东产权”)与汉峪金谷警务室及物业方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了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在山东产权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同志的带领下,检查组对16-20层办公区域进行了细致地排查,并着重对消防器材、强弱电井、机房、餐厅等进行了隐患检查。在山东产权警务室联防联动中心,汉峪金谷警务室杨煜韬警长检查了联防人员配备和站点运行情况,并对山东产权配备的安防设备进行了调试。在员工餐厅,检查组一行对消防器材进行了检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四个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随后,山东产权权属企业逐级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大排查,全面深入细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建立问题清单,确保场所、环节、装备设施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切实将各类隐患整改到位。山东产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东凯,综合部负责人刘程,联动中心主任许世京,物业方消防主管刘海岛、工程主管张志勇等参加了专项行动。

    2021-01-15